工商時報【記者杜蕙蓉╱台北報導】(轉貼引用)
全球掀起的保健食品和草藥風下,國內生醫廠商也積極卡位每年至少2、3百億美元的草藥保健食品市場,並延伸至植物新藥領域,而繼懷特、中天生技和杏輝都已分別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取得藥證下,德英、合一、國鼎等也投入研發,而杏國今年亦將銷售治療菜花的植物藥,推波泛植物藥族群聚落成形,有機會引爆吸金效應。
就初步統計,全球植物藥目前以歐洲市場商機最夯,歐洲將草藥定位在營養補充(food supplement)上,市場規模約96億美元,美國也有42億美元;銀杏(gingko biloba)、金絲桃素(St. John's wort)、紫錐花(Echinacea)、鋸棕櫚(Saw palmetto)、蘆薈(Aloe)、Prunus Africanus、奶薊草(Milk Thistle)、纈草(Valerian)為排行前八大的草藥。
而亞洲市場中,以大陸的中藥市場最大,約79億美元,日本漢方市場約10億美元,台灣中藥製劑市場約1.2億美元。
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協理羅敏菁表示,中草藥是我們祖先4千年來的智慧結晶,台灣上至大學、研發單位,下至臨床醫院、民間公司,都對植物藥的基源鑑定、藥理研究、臨床研究、藥物開發投入許多人力和資金,台灣在中草藥或植物藥方面的研發扎根深厚。但植物藥成分複雜,藥材規格因產地與氣候的差異,使有效成份含量不易掌握,加上療效不明顯或過度分散,在設計臨床治療指標(end point)時比西藥困難,因此,全球目前只有少數植物新藥被核准上市。
不過,致力於發展中草藥的中國大陸,在第6次江陳會中,已將中醫藥和中藥材列入合作協定,這使植物新藥和科學中藥應有不錯的發展空間。
目前生技廠商在植物新藥開發領域亦開始展現效益,杏輝在中國大陸轉投資的杏輝天力,其研發的天力再生是用於治療「血管性痴呆症」(unmet market),該藥已取得大陸第1張植物藥證,並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,而懷特血寶和中天的化療漾則取得台灣藥證,由於該兩個新藥都是屬於化療後的輔助用藥,預計自今年起將進入市場激戰。
羅敏菁表示,以植物新藥開發過程來看,植物藥批次生產不易維持均一性,而台灣的氣候和土質亦不適合栽種中草藥,這讓中草藥來源(基源)一直是個困擾,另外,植物藥由於來源為天然物,療效則傳統已知,因此,只能做製程專利保護,而製程不過幾種,很難有原創性,不易申請專利,因此,未來能掌握關鍵性原料應是贏家,而投入保健食品領域的廠商,則必須強化品牌和行銷策略,才有機會勝出。